会计里的借和贷有什么区别?

会计里的借方和贷方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首先,借方和贷方两者可以粗略的理解为“增”和“减”,但是根据科目种类的不同,其借贷方的含义也不同。

2、资产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比如银行存款这个科目,借方表示银行存款增加,贷方表示银行存款减少。

3、负债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比如短期借款这个科目,借方表示借款减少,贷方表示借款增加。

4、权益类及损益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比如主营业务收入这个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扩展资料:

1、借方和贷方的出现是源于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指的是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

2、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

3、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参开资料:

百度百科-会计科目

会计里的借贷方,两者的区别可以粗略的理解为“增”和“减”。但是根据科目种类的不同,其借贷方含义也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1、资产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2、负债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3、权益类及损益类科目: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借方和贷方的出现是源于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指的是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

扩展资料

会计中,有会计恒等式,口诀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结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来看,简单可以理解为,资产类的科目的增加(减少),必伴随负债、权益、损益类科目的减少(增加)。

资产类:是反映资产增减变动的账户。资产账户按照资产变现速度(流动性) 的快慢又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

负债类:户是反映负债增减变动的账户,按照负债清偿期长短的不同,又可分期发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两类账户。

权益类: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科目。

损益类:这类科目是为核算“本年利润”服务的,具体包括收入类科目、费用类科目;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这类科目累计余额需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这些账户的余额应为零。

参考资料

会计恒等式-百度百科

会计科目-百度百科

一、在借贷记账法中,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账户的左方是借方,账户的右方是贷方。哪方记增加,哪方记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结构。

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会计上规定,左方项目【资产、费用(包括成本)】,增加记借,减少记贷;右方项目(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结构相反,增加记贷,减少记借。

二、说明

1、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变化,变化的类型可以归纳为四种:(1)等式两边同增,资金总额增加;(2)等式两边同减,资金总额减少;(3)等式左边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4)等式右边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但无论如何变化都不会破坏等式的平衡关系。

2、在借贷记账法下,通过“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体现了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变动影响的这四种情况。下面举例说明

类型(1)等式两边同增。向银行借入期限为3个月的借款50 000元。

借:银行存款(资产增加) 50 000

贷:短期借款(负债增加) 50 000

类型(2)等式两边同减。以银行存款归还上月所欠的原材料款10 000元。

借:应付账款(负债减少) 10 000

贷:银行存款(资产减少) 10 000

类型(3)等式左边一增一减。收到购买方交来的上月欠的销售货款30 000元。

借:银行存款(资产增加) 30 000

贷:应收账款(资产减少) 30 000

类型(4)等式右边一增一减。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100 000元。

借:盈余公积(所有者权益减少) 100 000

贷: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增加) 100 000

“借”、“贷”两字来记录货币资金的借贷,财产物资、经营损益和经营资本等的增减变化。 或增减变动情况。这样,“借”、“贷”两字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含义,只作为纯粹的记账符号使用,用以标明记账的方向。

在账户的借、贷两方中,究竟用哪一方来记录金额的增加,用哪一方来记录金额的减少,是由每个账户所反映的会计要素的性质决定的 。

1.资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借方记录企业各项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各项资产的减少额,余额一般出现在记录增加额的借方,表示期末某一时点企业实际拥有的资产数额。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 = 借方期初余额 + 借方本期发生额 – 贷方本期发生额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具体结构完全一致,这两类账户借方记录相关会计要素项目的减少额,贷方记录其增加额,余额一般出现在贷方,反映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及所有者拥有企业净资产的实际数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贷方期末余额 = 贷方期初余额 + 贷方本期发生额 - 借方本期发生额

3. 成本类账户

成本类账户的基本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大体一致。

4.损益类账户

损益类账户按照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

⑴收入类账户

收入类账户的账户结构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大体一致。

实际上“借”和“贷”两个字没有实际的意义,与日常理解的借、贷意思是不同的。它是由意大利人卢卡·巴其阿勒最早阐述出来的,即现代会计使用的“复式记账法”,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也就是说,复式记账法是可以同时反映资产的流进或流出的,也就是双向反映。

借贷之事记账符号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借方登记资产类科目的增加数,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的减少数,费用、成本的增加,收入类减少。

贷方登记资产类科目的减少数,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的增加数,费用、成本的减少,收入的增加。

会计里的借和贷是什么意思?

会计里的借和贷可以粗略的理解为“增加”和“减少”但根据会计科目的不同,有的时候借和贷表示的增减方向是相反的。

具体如下:

1、资产类科目: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

2、负债类科目:借表示减少,贷表示增加。

3、权益类科目:贷表示增加,借表示减少。

4、损益类科目:贷表示增加,借表示减少。

5、成本类科目:贷表示减少,借表示增加。

扩展资料

会计的借和贷的产生,源于”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

基本要求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主要原理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发生相应变动。但无论发生任何经济业务,它们对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的影响不外乎是以下的几种类型。即:

1、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贷方。

2、资产和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金总额减少。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借方。

3、发生经营收入,一般会导致资产和收入同时增加,资金总额增加。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入资产类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收入账户的贷方。

4、发生经营费用,一般会导致资产减少与费用增加,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资产类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费用账户的借方。

5、资产内部项目互相转化,即两个项目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资产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另一资产账户的贷方。

6、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资金总额不变。对这类经济业务,一方面要将发生的金额登记到某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另一方面同时要以相等金额登记到另一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账户的借方。

参考资料:借贷记账法-百度百科

1、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的有资产类、成本类、损益类科目中的费用支出类。

2、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的有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科目中的收入类。

1.2类的借贷所反映的增减正好相反;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借贷记账法指的是以会计等式作为记账原理,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来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

扩展资料:

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下面分别说明各类账户的结构。

(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在资产类账户中,它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

在同一会计期间(年、月),借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作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合计数称作本期贷方发生额,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末将借贷方发生额相比较,其差额称作期末余额。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二)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

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十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三)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四)收益类账户的结构

收益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额)则应记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也没有期末余额。如果有余额,同样也表现为贷方余额

参考资料:借贷记账法-百度百科

您好,会计中的借和贷只是个记账符号,要想记住借贷的使用首先要记住资产负债表就可以了。在会计中,借方表示增加,货方表示减少,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做账时如果有增加项,就一定要有减少项,否则账就做不平。资产、费用、成本类,增加记在借方,减少记在贷方。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减少记在借方,增加记在借方。

1,在会计中,借方表示增加,货方表示减少,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做账时如果有增加项,就一定要有减少项,否则账就做不平。 2,左借右贷:

资产、费用、成本类,增加记在借方,减少记在贷方。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减少记在借方,增加记在借方。 3,还可以这么说:凡是来源的,就记在贷方,凡是由别处来的,就记在借方。

比如,用银行存款购买一个大型机床: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因为银行存款是来源,固定资产是去向。这样记忆就比较方便。

在复式记帐法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复式记帐法了。所谓复式记帐法是以“借”、“贷”两个字做为记帐符号,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帐法。所以这个“借”、“贷”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借”、“贷”可不是谁欠了谁,它只是一种符号而已,没有实在的意义。

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15世纪形成于意大利,现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中国企业一般也用此法。其主要特点是:

①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每个账户分借贷两方。凡属于资金占用增加,资金来源减少,费用增加和收入减少,均分别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凡属于资金来源增加,资金占用减少,收入增加和费用减少,均分别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②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并以相等的金额分别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

③以资金占用总额等于资金来源总额为平衡公式,利用各个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数与各个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数必然相等的关系,来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

会计同一个业务有2个借贷总号怎么写?

总号的意思是凭证号数怎么写吧,

比如,销货款一部分收到存入银行了,以部门还欠着,是这意思吧,

编了 两个会计凭证,一个是收款凭证,一个是转账凭证,要是你是这样编的凭证,就分别按照收 或转 的凭证序号来安排啊。要是你都叫记账凭证,你就直接按照该排到哪一号码 就直接接着排,比如应排到第七号了,然后写成分数两个,七又二分之一,七又二分之二

会计中哪些账户是借加贷减 哪些账户是借减贷加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扩展资料

举例

发生坏账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收到票据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收入

应交税金

主要优点

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有利于分析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

(2) 有利于防止和减少记账差错;

(3) 在账户设置上较为灵活;

(4) 有利于会计电算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借贷记账法

对于资产类、费用类账户属于借方科目(如现金、银行存款、材料、固定资产、应收款、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等), 增加计入借方 减少计入贷方。

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属于贷方科目(如应付款、长/短期借款、主营业务收入、实收资本、本年利润等),增加计入贷方 减少计入借方。

借和贷只是会计用中到的一种符号。